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其中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A.监管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政治自由 D.民主决策权
为学习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利和义务”这一课题,小明在网上搜索到以下素材:
①某中学生就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对当地政府提出批评和建议。
②某公民发现境内有人参与间谍活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③某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在运动会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④某选民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投下神圣的一票。
若分别按权利和义务对以上素材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A.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B.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C.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D.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2016年3月5日-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京举行。本届人大到会代表2943人,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
A.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D.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李克强同志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现保质按期竣工,确保分配公开公平公正,使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更好发挥保障房建设对改善民生、稳定增长、调整结构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政府之所以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因为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C.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D.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是人民的国家
②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政治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④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