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当前,我国投资、出口增长乏力,而消费大众却排队购买高品质商品、出国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时有发生;钢铁、煤炭等行业中的许多企业产能过剩、库存量大,高铁等高端装备却热销海内外,互联网掀起一轮波澜壮阔创业创新的热潮;民众对短缺的民生类基础设施、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资源期待有加。针对这一形势,国家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升级现有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激发未来增长的新活力。
(1)概括材料一中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出清过剩产能,着力减少无效供给,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经营和劳动者就业的影响和要求。
习近平在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大会上指出,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这说明
①学习道德模范的形式创新程度决定实效的大小
②道德模范的典型性影响学习的方向性
③道德模范是培育崇德向善风尚的源泉
④学习道德模范的效果受形式的影响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面对“GPS”、“CPI”之类,不熟悉者难免会迷失在“词语的密林”,甚至有人故意搞些“散装英语”,自以为能充门面、提身价,实则加大了表达和沟通的鸿沟,不仅造成汉语言的失范和失衡,更可能造成文化的错位与断裂。这带给我们的警示是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B.消除外来文化影响才能保证汉语言的健康发展
C.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主动学习外来文化才能体现汉语言的兼容并包
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样,记载了中华民族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进步起着积极作用
B.中华文化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显著特点
D.儒家思想与中华文化同时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
“文学的力量最强大到,使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世界另外一端人们的想法。文学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弭成见和误解”。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读应该是
①文学能反映一国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
②文学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③文学可以代替实践成为文化产生的源泉
④文学交流有利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浙江乌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让来自世界各国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代表深深感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和古镇的空间魅力。这表明
①乌镇的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②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
③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提升了乌镇的文化魅力
④独具个性的民族文化也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