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果一句话概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有效供给满足优质需求。消费结构升级要求供给结构升级,供给侧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才有了“有效供给”的高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生产以消费为导向
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正发生重要变化,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这种变化体现了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④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为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某市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与交通”融合发展之路。通过创新实现约租车与巡游出租车的共同发展,巡游出租车主要提供基本服务,约租车可以发挥其灵活、高校的优势,弥补巡游出租汽车供应的不足,成为巡游出租汽车的有益补充。这一创新历程表明
A.创新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B.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C.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有人认为,在哲学自身的发展进程中,一切民族的哲学融合为一,一切阶层的哲学融合为一,一切民族的哲学与一切阶层的哲学都走向综合哲学和世界哲学,是现代人类哲学发展的根本趋势和必然的也是唯一的归宿。这一观点
①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淡化了唯物与唯心的界限
④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既是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也是十三五战略指导思想。党的发展理念的不断变革,说明了
A.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B.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推翻完善真理
C.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上升过程
D.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