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九”了,心就“近”了。2015年11月7日的“习马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马英九说:“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这表明
①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②海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④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5年11月20日,北京海淀、河北廊坊非遗联展活动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此次联展既有彰显“京作”皇家宫廷艺术雍容风范和富丽华贵的京绣、彩塑京剧脸谱、京西皮影戏、京剧盔头制作技艺、北京绢人等非遗项目,也有体现燕赵之地古朴厚重、豪放大气的以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等“燕京八绝”为代表的廊坊市非遗项目精品。关于此次联展活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燕京八绝”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城会玩”等网络热词出现后,受到热捧,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②网络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一般都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是最美丽的语言,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冲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根据中美两国领导人要求,我国将同美国旅游界一起,全力以赴筹办好2016年将举办的“中美旅游年”。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已成为中美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增长极。旅游合作正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亮点。这表明:
①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文化的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④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