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68.5%的大学生曾在网上购买过商品,平均每人每月网购1.7...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68.5%的大学生曾在网上购买过商品,平均每人每月网购1.7次.全国男大学生平均每月网上支出803元,远高于女生的680元,而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每月生活费都在1000元左右。云南的一位女大学生在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为自己签收了22个包裹,购买的主要是一些服装和化妆品,她说拆包裹的时候有一种拆礼物的感觉。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网购?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大学生作为消费者,要在自己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大学生要保持头脑冷静,避免盲目跟风,避免只重视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精神财富,大学生网购时不能忘记节约,要避免浪费。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网购,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本题的指向为“应该如何理性网购”,即如何对待网络消费,所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考生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回答即可,即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考点定位】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 【名师点晴】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黑龙江省自西向东出现一次中到大雪、局部暴雪天气,此次灾害造成该省1600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5公顷(温室大棚59栋)。疏菜受灾面积大,直接导致了市场供应量的减少,也使农产品运输、储存的成本大大增加,之后较长一段时期,蔬菜价格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此次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2)此次蔬菜价格上涨对蔬菜生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天下事有利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这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人民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助;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之所以要加强“车德”建设,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看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思想决定作动  D.价值观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查看答案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网民期待“不再有毒胶囊、速生鸡等问题发生,从源头上维护百姓健康。政府回应: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对网民回应所体现的政府工作思路是

①把客观实际作为行动的出发点 

②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价值追求

③把正确意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④把网民意见作为正确价值判断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为更好地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2015年5月底全国十多个省份正式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从哲学角度看,户籍制度改革的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反映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③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