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跨国申遗,中国首次。此次成功申遗不仅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更能有效推动各地区、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据此,有人认为:“在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仅要同等对待中亚各国文化与本国文化,而且要大力弘扬中亚各国文化”。
(1)请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开封是首个“互联网+文化”智慧城市,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③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 ④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这是因为( )
A、向人民学习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B、向生活学习就能创造优秀作品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人民群众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强调的是( )
A.艺术灵感来源于自由的想象 B.艺术作品都必须再现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D.艺术进步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近期,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由此可见(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处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教育能传承传统文化 B.教育可以教化人培育人
C.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D.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