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教育是当下最具现实意义的话题之一。回答下面的题。 1.有关专家指出,在中国,教育...

教育是当下最具现实意义的话题之一。回答下面题。

1.有关专家指出,在中国,教育是个人、家庭、国家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目的,一是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二是通过教育实现个人、家庭和国家的理想。而在西方,教育的核心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从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中可以得出

①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和世界的角度        

②文化支配着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

③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教育的迥异        

④文化影响人们在教育实践中目标确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意见》强调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A.美育课具有选择、传承文化的功能          

B.美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C.加强美育,便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美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1.C 2.A 【解析】 1.试题分析:中西方对教育目的理解的不同,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和世界的角度,文化影响人们在教育实践中目标确定,故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③说法不全面,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市欢迎宴会发表演讲中提到,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先后两次去古巴时曾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体验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由此可见

①优秀的文化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②文化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方式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总能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梁启超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当时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回答下面的题。

1.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思想文化的繁荣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民族振兴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梁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古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

A.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

B.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

C.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查看答案

2015年8月24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基于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

②可以更好地打造各地的文化形象与品牌

③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缅怀先烈提供重要的物质载体

④可以教育民众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5年10月18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举行

②2015年10月12日,白俄罗斯总统大选结束。现任总统卢卡申科在大选中胜出

③2015年10月7日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

④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中国的法治进程

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

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

材料二:青年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公民的基本价值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内核和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汇聚社会正能量,激发青年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向往。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担当,砥砺品格,坚定信仰,增强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倡导知行合一,在实践认知中不断丰富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必须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认真地落实到位。让青年大学生投身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感知社会变化和时代律动,让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

(1)结合材料一,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发展过程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在青年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