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中国的法治进程

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

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

材料二:青年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公民的基本价值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内核和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汇聚社会正能量,激发青年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向往。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担当,砥砺品格,坚定信仰,增强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倡导知行合一,在实践认知中不断丰富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必须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认真地落实到位。让青年大学生投身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感知社会变化和时代律动,让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

(1)结合材料一,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发展过程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在青年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根据社会发展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实现依法治国认识的发展。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我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 促进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社会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不断发展。 ⑤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十五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是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青少年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其健康成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在青少年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其明确人生方向,实现人生价值。 ③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遵循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④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在青少年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发展过程的认识,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这一知识包括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然后考生可以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理论进行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在青年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历史唯物主义。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角度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分析说明因引导青年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即可。 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敦煌莫高窟多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开展国际合作抢救珍贵文化遗产,并实施游客承载量控制,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国际高度认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践最佳案例。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旅游发展模式应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材料二: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连接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天文学、数学传到中国。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过去的运输茶叶、丝绸和瓷器,到今天的电脑、机械等无所不包;从过去的骡马运输到今天的铁路运输;从过去的道路艰辛漫长,到今天的方便快捷。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借鉴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旅游发展模式。

(2)怎样看待材料二中的这些变化,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简述:实践为什么是认识的基础

 

查看答案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启示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勇于战胜困难    

④奋斗已成为青年学生的共同品质和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规定,农户拥有的产权是否入市流转交易由农户自主决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妨碍自主交易。这一要求体现了

①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从唯物史观角度讲,习近平关于文艺作用和要求的讲话的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反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性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站在人民利益立场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