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据报道,2009年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个月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11...

据报道,2009年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个月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涨幅比10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地方的50%来自房地产,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靠出卖土地,土地价格猛增,增加了住房成本;中高收入者加大房地产投资,中低收入居民受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也纷纷买房,导致房价上涨。

(1)结合材料,从影响价格的因素角度分析住房涨价的原因。

(2)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不少地方的房产价格开始回落,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请分析房产价格回落对人们生活和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1)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土地价格高,导致了住房成本增加,引起房价上涨。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中高收入者加大房地产投资,中低收入居民受盲从心理的影响也纷纷买房,导致住房供过于求,房价上涨。 (2)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房地产价格回落,意味着人们购房成本下降,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②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一些企业转而生产其他产品,促使房地产企业优胜劣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多的适合消费者需要的房产品。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影响价格的因素角度分析住房涨价的原因。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也是根本因素是商品的价值。第二个因素是供求关系。考生在实际的答题中围绕这两个方面然后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请分析房产价格回落对人们生活和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标题考查的是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首先,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方面,考生可以从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或者生活质量角度作答,其次,价格变动对企业影响方面,考生可以从对生产规模的调整、企业的管理、创新等角度作答。回答出具体的理论时还需要考生紧密结合材料进行作答。 【考点定位】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 【重点突破】引起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 (1)商品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2)市场供求影响价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提高。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商品供求关系引起的。 (3)纸币的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一般说来,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5)引起价格涨跌的还有其他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查看答案

2015年,在全国不少景区门票不断上涨的时候,杭州西湖景区门票免费已坚持了10年。门票免费虽然减少了门票的收入,却大幅度增加了杭州市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的营业额,正是“用一张门票带动了第三产业”。这说明

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会带动其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

②旅游需求的增加拉动服务业的发展

③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是降低商品的价格

④经济发展了,居民消费水平才能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下图是某市民在不同年份春节家庭消费的主要支出项目。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是

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5年暑假期间,与学生关联的假期游占旅游市场主要份额,学生出游首选是目前大热的世博游行程。学生暑假游世博

①说明我国人民的生存资料消费已得到充分满足

②从一个侧面说明家庭消费由低级向高级层次递进

③从一个侧面表明人们的消费正由生存资料消费向发展、享受资料消费过渡

④表明享受资料消费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消费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中国好声音》的热播让花了6000万元冠名的加多宝十分得意。电视、报刊、网站、超市甚至连街边小卖部的墙上,加多宝的广告无孔不入。加多宝凉茶不费吹灰之力就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