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微博、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

微博、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A 【解析】材料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体现了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A项正确;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不是现代科技,B项不选;文化并非对人都有积极影响,优秀文化对人有积极影响,C项不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考点定位】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易混知识点】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到政治经济活动小到家庭聚会等,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在现代主要是大众传媒。在做题中这二者绝对不能混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京申办冬奥宣传片《不虚此行》展现了中国文化符号与冰雪运动的完美切换。京剧中的翻跟头与空中技巧的完美翻腾、太极拳中的推手和冰壶的推出等,让中国传统元素展现出新意,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查看答案

2015年9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评审决定,由中国申报的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绕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都是在清明节祭祀扫墓。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成为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旧开新的有机构成。清明节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以来,我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4个国家级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中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中国国家宪法日12月4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12月13日)。以立法形式确立上述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依据是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关键词是

A.深远持久、发扬传统、立足实践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   

D.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文化竞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