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每到传统节日,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于家人与故乡的眷恋,还...

材料一每到传统节日,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于家人与故乡的眷恋,还有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珍视。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竞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千百年的年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在网上采购年货,在群里拜年、抢红包、晒晒年夜饭,看看网络春晚,网上订张机票或者电影票……

材料二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打开手机客户端,用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人们就能随时随地享受从沟通交流到衣食住行等全方位服务。互联网正在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社会的交流结构、组织结构,对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1)针对传统年俗的变化,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会迸发出新的生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当今时代为什么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

(3)联系现实生活,就人们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观点一: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 理由:①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互联网时代,人们在虚拟空间上的连接更紧密,但现实空间中的关系却日渐疏远,于是每到节日时,人们总是感觉味儿淡了。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节日需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节日习俗中最宝贵的仪式感与虔诚度的渐渐逝去,在互联网漂亮的外衣下,最终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 观点二:会迸发出新的生机。 理由: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节日文化应不断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广博的共享空间。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互联网已经普遍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从沟通交流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与互联网之间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互联网对人的影响不能人为割断和否认。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重视联系的中间环节,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以及互联网与人们之间复杂多样的联系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3)①坚持适度原则。要适度利用网络而不可沉迷于网络。 ②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抵制和防止不良信息的影响。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生活的具体需要和利益与互联网。 【解析】 (1)如果选择“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的观点,则应从文化继承的角度阐述,包括传统节日的文化积淀、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以及互联网时代下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变迁,使得其不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如果选择“传统节日会迸发出新的生机”的观点,则应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的角度阐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节日文化应不断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了传统节日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有利于借助现代科技为传统节日增添活力。 (2)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是因为网络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因为互联网对人的影响不能人为割断和否认,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应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并善于利用互联网建立有利于我们实践活动的新的具体联系;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建立多样化的联系,因为联系具有多样性,要重视联系的中间环节,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本题应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角度阐述。 (3)本题应阐述方法论。利用互联网,应结合自身需要加以选择,故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趋利避害,故应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能过度沉迷与网络,应坚持适度原则。 【考点定位】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联系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者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 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 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⑤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青睐海外网上购物的“海淘族”越来越多。扩大内需,既要开掘潜在消费力,也要留住现实消费力。从文化历史中不断探寻品牌价值,并结合精细的做工,是欧美国家奢侈品遵循的创新之道,也是中国奢侈品牌的软肋所在。乔布斯的经营哲学是生产出处于“艺术和科技交汇点”的产品;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员工像时代艺术品一样对待每一款产品,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融入其中。

(1)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留住现实消费力。

(2)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解读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

 

查看答案

引力波的探测对仪器的灵敏度要求非常高,直到上二世纪90年代,如此高灵敏度所需的技术条件才逐渐趋于成熟。美国科研人员于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由两条互相垂直的长臂组成的激光干涉仪首次捕捉到了引力波信号。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人类在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③实践不断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实践工具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3月,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以高超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判断,4:1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针对人工智能最终将取代人类、控制人类的担忧,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认为:“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

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获得了重大突破

②人工智能是一种与人类思维相平行的认识主体

③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④人工智能获得比赛胜利实质是人类实践水平提高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最近,一些网络流行语被一位语文教师用文言文表达出来。例如:“主要看气质”表达为“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带着你,你带着钱”表达为“执子手,子挈资斧”;“有钱,任性”表达为“家有千金,行止由心”。这种语言表达的差异性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活动产生于人脑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9日,端午节又到了,全国各地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艾叶,又称艾草,性味苦、辛、温,能散寒除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艾叶还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材,最典型的莫过于盛行在两广及湘、黔部分地区的民间美食—艾叶粑粑。艾叶既可以是药物,也可以是美食,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艾叶的特性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

②艾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效用

③人们能够利用艾叶的客观属性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

④人们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改变艾叶的状态使其得到合理利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