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系列节目,聚焦我国正在遗失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职业等七十领域。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这一节目的推出有助于( )
①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
②奏响主旋律,增强我国的文化较实力
③提高听众辨别能力,区分先进与落后文化
④展示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16年2月11日,LSC(LIGO科学合作组织)向全世界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并且首次观测到双黑洞的碰撞与并和。这一发现对揭开宇宙深层奥秘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与材料体现哲理一致的是
①世间万物皆可知,懈怠慵懒后悔迟
②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③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④未看此花与汝寂,看此花时颜色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7月11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面,共同擘画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习近平在发表致辞时表示,“海峡两岸不断兄弟亲情”,“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表明
①“兄弟亲情”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将海峡两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②“打断骨头连着筋”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
③“血浓于水”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
④“同胞兄弟”意指两岸应加强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条码。伴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小小二维码成为时尚新宠儿、码时代来势汹汹。
材料一:作为物联网浪潮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二维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办公、交友、娱乐、购物都有它的身影,一些文化机构还利用二维码与互联网平台推广传统文化。有专家预测,二维码的应用将在两三年内形成上千亿的市场空间。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文化现象。
材料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二维码的需求与日剧增,对二维码的技术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消化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二维码的两个国家标准,大大促进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的研发。
(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谈谈你对制定二维码国家标准的认识。
材料三:二维码具有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可引入加密措施,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等优点,同时二维码技术也易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二维码技术的发展前景。
1973年英国加入欧盟,2016年2月英国首相宣布于6月举行脱欧公投,英国与欧盟“相恋”了43年为何突然提“分手”?有分析指出,英国党派政治和英欧关系这二者相互影响,每当执政党在对欧问题上遇到困难,其内部分歧就会加剧,甚至有失掉政权的危险;反过来,党内分歧严重时,政党也会借调整对欧政策来缓和内部矛盾。卡梅伦的“脱欧公投”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失的选票。除国内经济外,欧洲问题已是最能影响英国国内党派政治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英国的政体及主要特征。
(2)以英国脱欧为例,说明英国党派政治的实质。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但我们的消费市场一直面临着“供需错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材料二:形形色色的文化生态,特别是庸俗、媚俗甚至低俗文化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存在,这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追求在发生分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的文化供给出了问题,是不良的供给培养出了不良的需求。这对于文化的启示是,如果增加市场上高雅艺术供给,以此引导人们的审美品味,对高雅艺术的需求就增多,反之亦然,这正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逻辑所在。
(1)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分析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思维的依据。
(2)运用“走进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在文化供给侧改革中应有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