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还是不扶,这是个问题。”为鼓励校友讲诚信、做好事、做有道德的公民,北京大学副校长表示“如果中间发生风险,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诉,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20万,不够的由校友募集支持。”该言论随即暴红网络,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校长撑腰体”事件
①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着社会道德和社会正义向前发展
②促使精神品质升华,解除了公民伸手行善的后顾之忧
③反映了社会道德诉求,医治了社会道德滑坡病症
④折射出社会急难救助机制缺失,需强化制度“撑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长圳洪浪村煤气站旁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已造成多栋楼坍塌,坍塌范围较大,滑坡已经造成76人失联。专家指出,这次滑坡事件的发生,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人祸”形成滑坡事件,这表明( )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发生
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洪灾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因为( )
A.哲学是实践的基础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谈到: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由此看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普遍性 B. 运动 C. 客观实在性 D. 能动性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上述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所有“科学的科学”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