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由古至今,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十分频繁,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材料二:党的报告指出:文化建设一定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我区文化创新问题我区委区政府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打破旧的思想框框,在深入实践、贴近群众,尊重历史、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化观念理念、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表现手法发掘和表现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题材新的意义。

(2)请结合文化创新知识回答:我区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创新?

材料三:去年广丰某社会组织对我区农村文化建设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生活贫乏,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看电视是因为棋类、球类等娱乐活动开展得很少,部分农家生活贫困,没有闲钱购书,而打麻将、打牌蔚然成风,家庭上网也很少,两成以上家庭无藏书(六合彩、学生教材等除外);“三难”问题突出,“三难”问题是指农民看电影难、看戏难和看书难。通过调查,八成以上的农民因为在家门口看不到电影、戏剧和其他形式的文艺演出而对文化生活感到不满意,部分老人晚上很早就睡觉,几乎没有图书馆等阅读场所;个人信仰缺失,十成被调查村民中不到一成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近两成人信鬼神,七成以上的人什么都不信,其中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大部分信仰理由不明。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我区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四点合理化建议。

 

(1)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2)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精神。 ③进行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④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正确的方向。 ⑤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体制机制的创新。 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自觉走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考生能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 (3)①经济决定文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奠定物质基础。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农民群众。通过在农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农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④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及文化“三难”问题。(考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考生在实际的作答时务必要注意要从文化的包容性的角度来进行作答。首先,考生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其次,需要答出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要能做到求同存异。最后,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本题要求考生请结合文化创新知识回答我区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创新。本题限定的答题知识点为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首先,考生需要结合材料答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实践。其次,结合材料答出文化创新的需要具体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最后强调文化创新的主体在于人民群众。 (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我区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四点合理化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创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广丰一中为了发展素质教育,结合实际开展“校本文化”活动:以我区我校的“最美学生”、“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开展寝室文化建设,进行“最美寝室”大比拼,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设立孔子雕塑,开展汉字书法教育,说标准普通话,写规范方块字,在教学楼开通文化长廊,在主干道设立文化专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每年举办艺术节,每班搞元旦晚会,调节学生学习,展现学生才艺……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我校开展“校本文化”活动对我们学生成长的意义。

 

查看答案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每一步发展无一不是在思想解放先行的条件下推进的。这说明(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社会。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查看答案

2015年是农历羊年,近日,一些媒体报道,很多中国夫妇为了避生“羊宝宝”选择在马年扎堆生孩子,原因是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属羊的人天生命不好,十个属羊的人里,就有九个命苦的,只有一个大富大贵。上述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讲了男人的美德是什么,女人的美德是什么,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由此可见,哲学的特点是(    

A.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C.哲学是现成的知识,可以随意接受和套用

D.哲学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特定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