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日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

日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奔腾的长江水开始滋润北方大地。

某校高三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首都博物馆参观“饮水思源”展览。学生参观展览后,在“饮水思源”留言薄上看到了一些感言。

满分5 manfen5.com

 

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就三则感言谈谈你的理解。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南水北调工程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②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南水北调移民搬迁者无私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感言二: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②南水北调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深化改革,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 感言三: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建设者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完成。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南水北调的建设者们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就三则感言谈谈你的理解。本题设问的指向性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限定为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点。针对感言一,饮水思源,一个源字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再就是移民搬迁者们大爱包裹的无私奉献说明了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针对感言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针对感言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说明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考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高考警示】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的观点属于政治、哲学、文化之间的交叉知识,是高考的敏感地带,必须结合党的性质与宗旨、政府的职能与原则等知识系统掌握: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2)无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都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物质财富的创造,越来越需要智力的贡献;精神财富,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请回答: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知识,分析实现“中国梦”的“三条途径”

 

查看答案

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既有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也有社会文明的奉献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又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造成社会道德出现不少问题。

结合材料,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查看答案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D县注重用文化乐民、育民、惠民。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断丰富新村建设内涵;突出文化特色品位,总体定位“民居风格协调一致,色调清新淡雅”,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风韵;突出文化成果共享,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突出文化塑造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提振农民精气神。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D县注重文化建设的意义。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作为文化素养的核心具有稳定性

③从根本上符合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是民族振兴以及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扶贫工作严禁“虚、夸、浮”。扶贫工作是一项保民生、稳民心、促民收的重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地方特点,真实地谋划脱贫规划。要做好扶贫工作,必须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这一转变蕴含的哲理是(   

①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

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把握主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