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随着我国各地玉米陆续收割完毕进入收购季节,多地农民发现今年的收购价低于往年。国家...

随着我国各地玉米陆续收割完毕进入收购季节,多地农民发现今年的收购价低于往年。国家之所以调低主要粮食收购价,一是因为国际粮食价格较低,出现国内外价格倒挂现象;二是为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国家取消粮食保护价政策,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轮作休耕,平衡粮食供求矛盾

③粮食不可能脱离商品的属性,其价格不应该只涨不跌

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实现“粮食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解析】粮食保护价政策要在实践中调整完善,但“取消”是不正确的,不符合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①不选;粮价较低主要是由于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导致的,所以我国现在应实行“藏粮一地”策略,平衡供求矛盾,②正确;粮价变化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是市场资源配置的需要,③正确;我国农业现在的国际竞争力还不高,通过国际市场实现“粮食安全”有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安全,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价值规律、宏观调控 【政策解读】“藏粮于地”战略:我国长期以来习惯于藏粮于仓、藏粮于民、以丰补歉的策略。耕地占补质量严重不平衡,耕地总体质量下降,致使粮食生产能力不足,只能尽可能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利用丰年的节余弥补歉年的不足。这就带来了高额的仓储费用,形成了财政的巨大负担,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作物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特别是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如果连续几年歉收,就给粮食的供应带来很大压力。而“藏粮于地”战略则适时调节了这种问题,在粮食供过于求时,采取轮作休耕使一部分土地来减少粮食生产数量,粮食紧缺时又将这些土地迅速用于生产粮食,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实行土地休耕,虽然不生产粮食,但粮食生产能力还在,并且土地休耕后还可提高地力,实际上就等于把粮食生产能力储存在土地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些企业的生产岗位,使用一台机器人成本为10万元,而3个工人一年的工资福利等企业要支付15万元以上。一个机器人可以顶替3个工人的工作量。企业之所以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原因在于

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②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的

③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④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影响生活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李瑶想在国外购买一套80万美元的房屋,房子10个月后交货,房款在交房时一次结清。当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46,预计10个月后人民币兑美元将贬值5%。但随着人民币加入了SDR(特别提款权)后,境外可以直接用人民币消费。随后李瑶与开发商协商用人民币结算房款。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李瑶这样做:

①可以节省27.2万元人民币       

②可以节省25.84万元人民币

③可以规避因使用外币结算可能带来的风险  

④因为人民币已经国际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大文化的基础养料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不少方言开始消失。而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文明也会消失。为此,保护方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材料二提倡自己动手的“创客文化”正席卷中国各大城市,这种民间自发的创新实践与中国政府的宏大目标不谋而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进我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首次提出“众创空间”概念并确定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创客基地遍地开花。上海市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建设100个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配备DIY实验设备的“社区创新屋”,鼓励普通市民开展创意和创新实践活动;“北京创客空间”则与风险投资合作建立了孵化中心,利用专门投资基金支持有价值的创客项目。“创客文化”的普及和“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的构建,降低了创新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中,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实现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创业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1)合材料一,并根据文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方言保护的重要意义。

(2)“创客”是一群新人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追求美好生活。综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创客们如何才能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创业梦想?

(3)新的时代呼唤“创客精神”。请你拟两条宣传语,为“创客”们呐喊助威。

 

查看答案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目前,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传统产业中的铜铁、煤炭、机械、水泥、石化、房地产等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存在许多靠获得银行放贷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僵尸企业”,它们长期亏损,大量负债。在这些行业资源闲置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却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消费品领域,国内产品过剩,却出现了国人到国外疯狂“扫货”的状况,从奶粉、养生保健品到服装、家电,甚至是马桶盖无所不包,有的买回来发现竟是“中国制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国产商品缺乏竞争力,商品质量和信誉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和投资环境,提高企业投资信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

(1)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查看答案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哲学依据是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具有客观性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突破社会规律的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