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守则》自200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及其身心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为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规律,也应及时修订。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新版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意义。
(2)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着道德的两难抉择,请结合你的中学生活实践和体验,就如何践行中学生守则提两条方法论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
2015年9月3日我国在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举办盛大阅兵式,并邀请外国领导人出席。有人认为我们搞这些纪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世界展示武力,壮我国威军威,鼓舞民心,是为了不忘历史,也是为了同各国、各国人民一起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是面向未来的、是积极的。也有人喷阅兵训练花费财力太多、花费时间太长,认为是花瓶、作秀,会影响战斗力。甚至有日本人说中国大搞纪念活动,是想以此作为筹码,向日本施压,或者是要为难日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材料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做出评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农户承包经营权实现了“两权分置”,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了“有田没人种”“有人没田种”的状况。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从‘两权分置”过渡到“三权分置”,这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又一次巨大变革.2015年5月31日召开的“2015中国农业发展论坛”,围绕“新常态”,如何‘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两权分置”过渡到“三权分置”,是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又一次巨大变革的道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下列诗词名句与上述材料体现的人文思想不一致的是
A.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陈汉卿)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我国积极申请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运河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③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大运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2015年2月13日,由安阳殷都文化艺术院主办的98种不同写法的甲骨“羊”文字在郑州街头展出,这些篆刻在牛骨或龟骨之上的文字个个生动形象,过往市民不断驻足观看,称叹连连。上述
材料表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②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