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了该观点。1分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的。2分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确。2分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1分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绘制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时间需要。(2分)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地图的绘制更加精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审题指导】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党的十八大报告出现了“美丽中国”的提法。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

有一个珠宝商一生致力于珠宝的真伪之辨、技艺炉火纯青。一天,他看到一个孩子将真假珠宝混在一起当作玩具玩耍而自得其乐。对此,珠宝商感叹不已。这个寓言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①在生活中人们辨别真伪是没有意义的    

②游戏并快乐才是人们生活的真实意义

③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④不同价值观念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④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③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