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但是,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一些不多的闲暇时间,也给了互联网社交和娱乐。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低于国际水平。泱泱大国,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空飘荡着的书香气息竟如此稀薄。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作品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这对全民族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书香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 )

A.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体现时代精神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某地自古就有吃狗肉的遗俗,但因存在大量虐狗杀狗现象,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乃至抵制。后来该地顺从民意,叫停举办了多年的狗肉节,转而挖掘极富当地特色的戏曲文化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这种转变说明( )
①人民是文化的享用者,文化建设要关注群众需求
②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③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理性继承,革故鼎新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生活影响深远持久、潜移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5年6月厦门大学学生进行了一组“语言的力量——凭借公益广告语的力量改变市民不文明行为”实验:针对厦门大学城附近的横穿马路现象,在同一路口摆出不同语气的交通警示标语,观察不同标语对行人横穿马路行为的影响效果,根据下列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出( )
标语组别 | 横穿率 |
无标语组 | 70.02% |
“请走人行天桥”组 | 69.78% |
“走天桥比横穿平均只多花9.4秒”组 | 60.96% |
“你丑你横穿”组 | 40.12% |
A.同样的文化环境产生的文化影响并不稳定
B.我国公民的规则意识和公共素养比较欠缺
C.“外在刺激”虽有效,未必能成治本之策
D.城市管理应该减少人文关怀,多注重实效
淮安茶馓点火即燃,入水即化,它不仅是一种食品,而且蕴含着古城淮安的消费习惯和民间文化风俗,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来随着淮安茶馓远销世界各地,淮安饮食文化也被更多的人所熟悉。这说明( )
A.商品买卖是直接的文化交流方式
B.饮食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C.市场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D.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和沿线各国具有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曾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今天,“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表明了(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政治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