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

材料一:20141015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材料二:《舌尖上的中国》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运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讲话精神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3分)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舌尖上的中国》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3分) ③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5分) ④在文化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讲话精神”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知识,切入点是材料中“讲话精神”,题型属于启示类、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中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文化创新的知识来组织答案: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来谈;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可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角度来谈;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从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角度来谈;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可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来谈;最后还要指出;文艺创作者在文化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主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和主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8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旅游开发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并具体提出了稳步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现对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加大对老字号纪念品的开发力度等具体工作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旅游开发为什么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并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有关部门应如何做好旅游纪念品开发。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市很多学校都树立了“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的教改理念,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体育运动会、校园艺术节、歌舞比赛等一系列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安庆教育的新亮点。这些深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了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树立,也培养了我市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4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作为我省重点培育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今年4月至7月,2015“书香安徽阅读季”将再次开启大幕。但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谈谈对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理解。

 

查看答案

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查看答案

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豪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