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理由。9分

2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一特点及其作用?8分

 

(1)①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能够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⑤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有利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 (2)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2分)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分)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应整合文化生活全书中涉及教育的知识点,包括教育对人们文化素养的培养与塑造的作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以及教育在提升综合国力、促进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等知识,关键是要从不同角度阐述全面。 (2)本题应阐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当代再建“海上丝路”无疑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

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份额

中国

足4%

不足3%

发达国家

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

美国高达43%

注: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是3 100亿元,占GDP的比重是1.94%。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是1.8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8%。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是2.1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7%。

材料二: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从小到大,势头良好,整体实现了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稳步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逐年加大。只要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文化产业有望在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材料一蕴含了哪些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释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10分

 

查看答案

央视节目《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但像用“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这样的谜语,却难以让外国观众感受到生肖文化的趣味和意蕴。这说明

①文化传播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②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跨文化理解需要一定的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