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我国4个五年规划的GDP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材料二:2014...

材料一:我国4个五年规划的GDP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10分

 

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1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分)因此,国家必须保持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1分)努力增加农民收入。(1分)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1分)因此,国家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1分)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1分)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1分)因此,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1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分) 【解析】本题以图表加材料的方式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属于措施类试题。消费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根据图表看出,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然后运用上述知识具体分析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考点定位】影响消费的因素 【解题方略】图表题解题指导:学生在解答时,要做到三审:即一审标题。图表标题即表头,它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是图表的中心内容,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是什么内容。同时,标题也为考生答题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考生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以便于全面理解图表。二审内容,“三比”对图表逐项分析。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审内容就是要看在图表标题统领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横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纵向比较用来说明两者的差距和距离。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此外,还要注意综合比较,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的解题规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找出数据中体现的规律或共同点,直接得出“图表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相互关系、内在联系、问题的原因”之类的答案要点。三审附注。附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环境日”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旨在通过“环境日”的集中宣传,广泛传播和弘扬“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提升人们对“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认识和理解,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呼吁人人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呼应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形成宣传合力。

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当如何做个理智的消费者。10分

 

查看答案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 

A.使公有资产的绝对数量增加

B.使公有制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查看答案

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配与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②消费是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③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分配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④分配是生产的目的和消费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第一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布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国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①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神州行,我看行的广告语道出了神州行品牌话费实惠的魅力,“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听我的”广告语表明了动感地带的特点。上述广告语分别抓住了消费者的________消费心理

A.从众和攀比                            B.攀比和求异

C.求实和求异                            D.求异和从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