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不减反增,这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常态。这种新常态是基于( )
①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功能
②消费热点对生产调整和新产业成长的导向与拉动作用
③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要求
④财政对消费扩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014年10月4日100美元兑换618.45元人民币,2014年9月30日100美元兑换624.1729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说明( )
①美元贬值 ②人民币升值 ③美元升值 ④人民币贬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两年来,我国股指跌幅居世界前列,有关人士指出这与上市公司过度从股市融资相关。图显示的信息说明( )
A.我国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
B.发行股票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C.投资债券的风险低于股票
D.发行公司债券是企业融资的最佳渠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与以往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有了明显区别。两字之变意味着( )
①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更加明确
②政府的调控作用不断削弱
③政府将减少对企业的微观干预
④政府将进一步简政放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关键作用。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某县党委为了贯彻这一精神要在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标语,下列标语中与该主题最符合的是( )
A.新型工业立县 现代农业富民 旅游经济兴贸
B.践行科学发展观 全民动员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C.为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而努力奋斗
D.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以提高速度为目标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客观要求政府弱化GDP指标,引入多重指标,提高生态、民生指标权重;并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增设“群众满意度”;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对政府提出上述要求的原因。(10分)
(2)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正确认识杜会”的有关知识的。(12分》
(3)针对当前部分地方政府的唯GDP论,请你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其错误之处。(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