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在北京开幕。“雾霾”不可避免地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

材料一会议期间,新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宇面对人大代表谈大气污染治理、雾霾治理情况时说:“我们要实现大气污染质量的明显好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核心技术攻关和相关产业发展;中央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完善购买新能源产品的补贴政策;提高对三高企业的贷款要求,重点支持节能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1分析材料一中所采取的措施是如何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12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人大及其人大代表重视环境治理的依据。12分

 

(1)①国家对重点区域大于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是通过财政支出治理雾霾。 ②国家完善购买新能源产品的补贴政策是通过价格政策来鼓励消费者绿色消费。 ③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是国家通过税收手段来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④国家提高对“三高”企业的贷款要求,重点支持节能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是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来促使企业转型升级。(每点3分) (2)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重视环境治理,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是依法行使立法权,对人民负责的重要体现。 ②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提案权,提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提案。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要正确处理权力机关和人民、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每点4分,共12分)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一中所采取的措施是如何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紧扣材料,然后要注意本题的知识指向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即主要侧重宏观调控手段的分析;对于材料国家对重点区域大于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可以从财政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对于材料“国家完善购买新能源产品的补贴政策”,考生可以从价格杠杆的角度进行说明;对于材料“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可以从财税的政策的角度进行说明;最后针对材料“重点支持节能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以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人大及其人大代表重视环境治理的依据,属于依据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然后考生可以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的角度分析说明全国人大重视环境治理,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是依法行使立法权,对人民负责的重要体现;其次可以从人大代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提案权,提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提案;最后考生可以从民主集中制的角度分析说明要正确处理权力机关和人民、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即可。 【考点定位】宏观调控的手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民主集中制 【知识总结】我国的有关制度: (1)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 (2)我国的国家制度广义上包括国体和政体,狭义上是指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 (3)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蕴含的哲理有

满分5 manfen5.com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首提经济“新常态”,11月两次再提“新常态”并要求全社会要适应“新常态”。所谓经济“新常态”,就是指在我国三十年经济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后,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时期保持7.5%左右的增速。新常态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客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小

1.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体现了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处于绝对的运动中,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发展是事物前进和上升的变化和过程

④规律是客观的,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习惯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社会,必须适应“新常态”。这主要是因为

①认识必须随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15日,全国文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主席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艺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  

①就能培养公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国民辨别是非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

④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否应加入英语词汇曾引起广泛争论,其实英语词汇中加入汉语词汇早已是事实,而且汉语词汇还成为英语中其他语种词汇来源中最多的。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有  

①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影响力增强的基础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流中逐步融合趋同

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我们应用博大的胸怀,宽阔视野来面对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5年春节境外游依旧火爆,而中国游客强行冲入企鹅群中与之合影等行为引发网友争论。对于近年来中国游客多次被指境外不文明行为的评价中,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文明行为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