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2)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分) ②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4分) ③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 ④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要求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答案可以从形成不同认识的原因角度进行组织,要指出什么是认识,认识受到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进而分析形成不同认识的主观和客观具体条件,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即可。 考点:形成不同认识的主客观条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12分)

 

查看答案

2014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退休后20多年仍坚持每天出诊,直至98岁高龄去世。她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患者。胡佩兰的事迹启示我们

A.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会牺牲个性发展

C.要在自我满足中实现价值    D.实现人生价值应该抓住机遇

 

查看答案

201410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真理的创造者 

③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新一轮农村改革,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②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00多年前,韩非子就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思想,但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古代社会里,人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非常有效,法律思想不可能成为主流思想。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价值判断日趋多元,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人治管理模式与之难以相容,无从维系下去。这表明

①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