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材料一:
注: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2012年,中国法治指数排名为87名。2014年全球法治指数丹麦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国以0.45分排名76。
材料二: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法治,让交易更顺畅,让“无形之手”更稳健,在公平竞争中,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法治,让信用更扎实,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材料三:作为改革先行者,广东省在1993年就已经提出“依法治省”。作为中国第四大港口,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0分)
2014年12月25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统计2014年1至11月,全国审计近10万个单位,提交审计报告和信息18万多篇,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2300多件,并协助有关部门查处了一批重特大腐败案件。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400多亿元人民币。可见
①审计为公民参与民主管理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
②审计通过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③审计强化了法制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④审计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立法法修正案新增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这表明了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没有立法权
③修正立法法就是为了保障公民权益
④立法法的修正有利于规范立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某县引导村民自主成立村民理事会,牵头议政理事,使不少“政府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在理事会协调下迎刃而解。这说明
①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创新社会管理
②村民理事会是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
③通过理事会村民行使了国家权力
④协商民主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春节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关注。这不,羊年春节期间,外国媒体纷纷刊文,对生肖文化、年文化、红包现象展开了讨论。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春节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C.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