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较多的新闻媒体报道中国人去韩国和日本抢购日用品和药品,从海外抢购名牌、奢侈品发展到对日用品的疯抢,对此我们正确的解读是
①国外产品的质量与信用十分可靠
②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③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从众心理
④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央行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时隔三年半首次降息,降息的合理传导路径是
A.汇率下降→出口增加→外汇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B.物价下降→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C.企业生产成本下降→贷款增加→生产效率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D.调节货币流通→资金流动性增加→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2015年4月19日发布信息:全国猪料比价(指生猪价格与饲料价格的比值)为4.72,同比上涨1.7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推断,在一段时间内
A.猪肉将供大于求 B.猪肉的价值将高于价格
C.猪肉的价格会上涨 D.猪肉的质量会提高
假设Y商品的价格与X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Y商品是羽毛球和羽毛球拍
B.XY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
C.X商品的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Y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D.X商品价格下降会使Y商品价格上升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钱,作为社会经济的一种介质,又叫货币,对于其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物物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②让渡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③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的特殊商品
④可以反映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60%左右,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低于40%。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材料二中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目标。(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