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法”字当选2014年度汉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

“法”字当选2014年度汉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制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材料二中国法律文化渊源久远,积淀于整个社会中的法律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君权至上,法自君出”、“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级有序,刑不上大夫”等,既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方法与措施。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沿着其特有的轨迹缓慢演进:西周、春秋时代以“礼治”否定了殷商时代的“神治”;战国、秦朝的“法治”否定了春秋时代的“礼治”;西汉至清朝的“礼法合治”或称“德法合治”又是对秦朝“专任法治”的否定。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互动同在,合力勾勒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

(1)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观点。(6)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传统法律文化对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10分)

 

(1)①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国传统法治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必须批判地继承;(3分)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文化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依法治国的新思想,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3分) (2)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德法兼治理念等与现代法治精神有不同程度的相容相通,是我国法治建设可资借鉴与利用的重要资源。积极发掘和改造传统法律文化,使其符合现代社会法治观念和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可以丰富我国法治建设的内容,加快推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4分)反之,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皇权思想、封建等级观念、特权思想等与现代法律意识相违背,也扭曲着人们的法律观念,制约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从而阻碍或破坏我国法治建设进程。(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难度不大,属于体现类的题,解答时,只要把材料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一一对应即可。材料中我国传统法治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必须批判地继承,说明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材料中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依法治国的新思想,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说明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文化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此题设问指向具体,分析传统法律文化对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其实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辨的能力,考查学生领悟教材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明确教材知识点,传统文化的作用;然后做具体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的影响,也要看到其消极的影响,即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双重影响;最后规范语言答题,精心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采取中外学校合作办学模式,中外双方共同投入,资金管理执行双方法律,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共派师资和管理人员。日常运行以外方为主,既遵守《孔子学院章程》,统一名称、统一标识,又充分尊重各国首创精神和办学特色,园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孔子学院创办于2004年,旨在帮助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得到传承和发扬,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孔子学院为什么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12分)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专家指出,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制度的改革只是改变教育模式僵化的一部分,真正要盘活整个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教育理念转变才是关键。如果教育理念不发生转变,制度的改革,只是为学生换了几把困住自己的“枷锁”,学业压力依旧巨大,成绩依然是家长和老师判断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个性与兴趣依旧被压制,那么,创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难以形成。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先行,模式也开始逐渐踏上科学的探索之路,唯有理念及时转变,让教育的形式与内在同时符合教育规律,方能拨得旧有制度的“云开”见到改革成效的“日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高考改革及教育理念转变的必要性。(12分)

 

查看答案

2014618,李克强总理面向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西方文明虽然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珍贵。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之所以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

③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同胞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A.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

B.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C.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D.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查看答案

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主创人员走遍运河沿岸,以全新的视角,深入挖掘古今大运河灿烂文化。该纪录片向观众展现了大运河在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这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思想运动能促进文化发展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