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

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①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塑造坚韧民族品格    ④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国家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日,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强大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塑造坚韧民族品格,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要求;两个纪念日的设立,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没有关系,排除④。答案选择A。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自信

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D.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观念是与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但在生产力已经很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这表明

A.文化不一定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

2015年4月23日,是世界第20个“世界读书日”。回答下题。

1.阅读是简单的休闲与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同和关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倡导全民阅读”

①是传承文明,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②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④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专家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各级财政应该在预算中按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图书馆,并保质保量地为这些图书馆、书屋等配备和更新图书,供公民阅读。这是因为

①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②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