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分)某校高二文科班在“2015年的中国”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中,四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各自角度探讨在这一年中对我们国家大事的理解。请结合下列四个小组的话题,回答问题。
第一小组:2015年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铺开的一年。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愿景和行动不仅阐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还将给国内不同地区带来重大影响。小组同学认为,我省被确定为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只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就可以实现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对第一小组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12分)
第二小组:2015,创新是你的主题词。
创新,既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也包括产品创新、业态创新、价值创新,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要构建激励创新的机制,为创新者保障充分的自主权利,创新需要广阔的空间,这空间是包容精神。创新需要自由,创新就有风险。应有宽松的创新氛围,鼓励解放思想,开放视野,鼓励勇敢探索,包容失败,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2)请联系材料谈谈“2015,创新是你的主题词”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8 分),以及主题词蕴含的唯物辩证法依据(4分)。
第三小组:修改立法法,迈向良法之治的里程碑。
2015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我国立法史上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历经“一审”——公开征求意见——“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三审”——全国人大审议,在“税收法定” 、地方立法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等方面修改,小组同学认为这将对全面依法治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结合材料说明立法法的修改过程反映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0分)
第四小组:《政府工作报告》: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立国之道,惟在富民。翻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处处可见细致入微的各种民生安排,教育、医疗、就业、收入、住房、养老……无不围绕百姓的日常生活,无不紧扣百姓的现实需求。
(4)请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回答, 政府工作人员怎样做到 “立国之道, 惟在富民” ?(8分)
下图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柯维提出的,把工作按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的变量划分成四个“象限”,绝大多数人觉得要优先处理第一象限,其实第二象限的工作才是最重要也最体现我们时间管理的质量,是时间管理的第一原则。这一时间管理的依据在于

A.可以依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坚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事物
C.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D.准确把握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精髓
最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44 岁以下为青年;45岁至 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 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这一改变反映了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B.实践可以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C.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总有个过程
D.我们要对保持年轻的心态充满信心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下列说法与孟子观点相近的是
A.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B.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C.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D.马基雅弗利——“政治无道德”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教育改革的依据是
A.教育已成为综合国力最重要的因素
B.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根本途径
C.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D.发展教育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A.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