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材料一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农户家庭农场,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
材料二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园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义。(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依据。(12分)
习近平总书记用“人生就像扣扣子”来比喻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那么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总书记朴素又生动的比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要坚持价值观对人生的正确导向作用
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决好关键部分
④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做到防微杜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我国的古语、古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对古语、古训蕴含的哲理分析正确的有
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袁隆平院士的话告诉我们
①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③获取正确认识必须通过实践
④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4年6月2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早在2012年10月,文化部就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以应对申遗成功后沿线开发异常活跃可能带来的破坏,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体现了
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促进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正确履行了自身职能
④文化遗产作为凝固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2014年被“美国在线”录入俚语词典 Urban Dictionary,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
③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