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分)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20分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颁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弈者,谋势。“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孕育,既需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思考沉淀,也需要将镜头拉近到当下审时度势。新颁布的“一带一路”文件首次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线——从南海到南太平洋的路线,加入到官方版图。其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比“陆上丝绸之路”更为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唐宋时期,由于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以及东非大陆的航线纷纷开通和延伸,“海上丝绸之路”随之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一带一路”担负起了“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历程。9分

材料二“一带一路”是经济共赢之路、文化交融之路、也是政治合作之路。“互利共赢、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特征。“一带一路”的推进,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推进“一带一路”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理论依据。11分

 

(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存在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证明了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3分);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海上丝绸之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产物,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2分); 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东西方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人们不断调整事物具体联系的体现(2分); ④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正确的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得出的正确结论,符合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的要求(2分) (2)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加强不同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互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分); ②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一带一路”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3分); 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沿线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3分); ④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能彰显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知识明确具体,即“联系”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明确联系观主要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的方法,然后运用知识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分析,实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理论依据。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符合共同的国家利益需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体现。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国家利益、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源泉,小微企业被界定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2014年全国小微企业相关数据统计表

满分5 manfen5.com

注:小微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推动小微企业的成长,我国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财政部、国税总局采取新举措,在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国家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收益。同时,小微企业要积极寻找应对生存困难的办法和措施。抓住机遇,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材料二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怎样才能使我国的小微企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源泉。12分

2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劳动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创客”、顺利实现创业就业?6分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列漫画。这启示我们要

满分5 manfen5.com

①分清主流与支流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承认矛盾并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程中积淀和保留了诸多的成语、俗语和俚语。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能够同时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的是

①唇亡齿寒            ②吐故纳新

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特质

C.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查看答案

首套国学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今年秋季将投入使用,教材共4册,主要供高中一、二年级,学校可自行选择是否使用。国学实实在在走进课堂,终于使国学经典从深宅大院走进社会大众。推进传统国学教育表明

①传统国学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