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8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源泉,小微...

18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源泉,小微企业被界定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2014年全国小微企业相关数据统计表

满分5 manfen5.com

注:小微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推动小微企业的成长,我国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财政部、国税总局采取新举措,在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国家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收益。同时,小微企业要积极寻找应对生存困难的办法和措施。抓住机遇,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材料二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怎样才能使我国的小微企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源泉。12分

2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劳动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创客”、顺利实现创业就业?6分

 

(1)①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3分); 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3分); ③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依法保护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3分); ④小微企业要面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分)。 (2)①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2分);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2分); ③树立就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以图表加注释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及归纳方面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图表及注释,并能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图表及注释反映出来的全部信息。解答图表题要注意图表的题头、图表内容、走势、注解。解答本题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小微企业”“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收益”,调动运用基本的经济制度、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科学的宏观调控、分配方式等有关知识,并结合小微企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劳动者就业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成为一名成功的“创客”、顺利实现创业就业,属于措施类试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顺利实现创业就业,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包括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另外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创业的准备。 考点:基本的经济制度、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科学的宏观调控,劳动者的就业观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观察下列漫画。这启示我们要

满分5 manfen5.com

①分清主流与支流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承认矛盾并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程中积淀和保留了诸多的成语、俗语和俚语。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能够同时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的是

①唇亡齿寒            ②吐故纳新

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特质

C.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查看答案

首套国学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今年秋季将投入使用,教材共4册,主要供高中一、二年级,学校可自行选择是否使用。国学实实在在走进课堂,终于使国学经典从深宅大院走进社会大众。推进传统国学教育表明

①传统国学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山东段成为我省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的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流经我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仅2015年春节期间,大运河沿线各大景区共计接待本省游客38.85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75.89万元,同比上涨22.8%,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②经济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③人们体味文化离不开特定的活动  ④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会免遭破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