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真理只有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材料说明
A.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C.一切真理都是终极真理
D.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网友纷纷引用泰戈尔的诗映射当今的雾霆天气一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大街上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网友如此吐槽折射出人类活动没有正确处理好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为事物与自在事物的关系
C.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D.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从苏东坡的“把酒问月”到今天的“嫦娥探月”,以及未来中国的“载人登月”。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目的性计划性
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正确的表述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认识具有无限性
C.认识的发展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D.意识是客观的
“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这说明:
A.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