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东坡的“把酒问月”到今天的“嫦娥探月”,以及未来中国的“载人登月”。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目的性计划性
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正确的表述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认识具有无限性
C.认识的发展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D.意识是客观的
“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这说明:
A.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 ②唯心主义的态度
③客观的看待事物 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
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