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打造精彩江苏、建设文化强省,谱写“中国梦”的江苏文化发展精彩篇章正在进行…… 江...

打造精彩江苏、建设文化强省,谱写“中国梦”的江苏文化发展精彩篇章正在进行……

江苏文化发展的探索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起来之后,带动了一股全民汉字风。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样,《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除了娱乐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节目组提到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里骨干”,爱汉字就是爱中华文化,这是提高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

江苏文化发展的亮点

材料二《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在江苏卫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这是江苏发挥“巧实力”的一次尝试。“巧实力”是借助智慧和技巧,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地展示和扩大自身力量(硬实力)及影响(软买力)的能力。“巧实力”注重的首先是整合。这不仅仅是一种叠加,更是“1+1>2”的效应。其次是协同,在不同的领域里协调运用自己的力量,而不仅仅把实力局限在一个领域中。三是灵活,在运用自己的实力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减轻发展中的阻力和障碍。

江苏文化发展的反思

材料三回首30年,似乎是绕了一个圈。以前被认为价值不大、档次不高,掺杂着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文化,开始得到重视;一度被禁止的庙会现在成为各地重要的节庆活动与旅游和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热点话题;传统节日被列入法定假日……这30年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社会生活由原本的思想被禁锢朝着更为开放的方向发展。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述开设《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 节目的文化依据。(6分)

(2)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诠释材料二中“巧实力”的内涵。(6分)

(3)结合材料三,请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对文化发展的研究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6分)

 

(1)①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坚持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拥有文化自信,才能激发和深化文化自觉。(2分)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开设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节目有利于汉字的普及推广、传播继承、发展创新,有利于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分) ③开设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也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①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巧实力”把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机整合,把握了事物之间固有联系,并建立新的联系。(3分) ②巧实力把硬实力和软实力联系起来构成了系统,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3分) (3)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0年的社会变革造就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入。(2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名俗文化、传统节日的肯定到否定,再到逐步肯定,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2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30年社会生活由原本的思想被禁锢朝着更为开放的方向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2分)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文化发展的研究似乎是绕了一个圈,其实是对文化发展的逐步深入,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2分)(答满三点即可得满分,如学生能够从相关知识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知识的范围较广。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从中找出关键性词语来确定答题的基本方向。第二问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角度较小,主要涉及到: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第三问考查认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的知识点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的特点、认识活动的特点、真理,作答时可从这些角度思考,注意知识点要与背景材料结合。 考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文化、联系的观点、认识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10月28日,APEC气候研讨会在江苏举行,来自7个国家的50多名气候专家,围绕“极端气候和水文灾害管理”进行专题研讨。专家认为,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江苏的冬天或将成为又一个“暖冬”,雾霾也会成为常态。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近年来,雾霾天气未能得到根本遏制,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政府生态保护责任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的分析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哪些唯物论的启示?(6分)

(2)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在全社会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少于3条),并指出其相应的《文化生活》的依据。(6分)

 

查看答案

为了加快 “中国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14年10月,南京城墙管理部门对25公里长的现存城墙进行全面清理,引发市民热议大多市民认为绿植赋予了城墙新的生命,清理后没有古都气息了,应该保留;而城墙管理部门担忧城墙的安危,认为该清除。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郝日明表示:哪些该清除,哪些可保留应视具体情况。全部清理或全部保留,不科学保护城墙,又要保护风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南京的“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文化价值。(4分)

(2)运用矛盾观,请你分析将城墙植物全部清除的做法有何错误(8分)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21日,第二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在南京隆重开幕。本届文化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弘扬真善美、唱响中国梦”为主题,以“推出精品、推出人才”为重点,以“文化惠民、促进繁荣”为目的。接地气、演生活、彰显时代特色;免费展览、惠民演出,润物细无声般传递着文化幸福,让老百姓看得起、走得近、看得懂,让艺术节变身全民文化盛宴,进一步推动了江苏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江苏举办文化艺术节的意义。(6分)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试论证江苏举办文化艺术节的必要性。(6分)

 

查看答案

2014年12月24日晚,某高校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禁止学生外出过平安夜。有学生认为:圣诞节能带来很多快乐,应该过;也有学生认为:不能热衷于西方节日,淡漠自己的传统节日。这说明

A.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真理不只一个          

B.真理因包含着谬误成分而实现双方转化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查看答案

40多年前,全国有2.5亿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40年来,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改革创新,从而

A.彻底否定过去的历史

B.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D.使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