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2013年11月9日,菲律宾遭遇有史以来最强的台风-----“海燕”。根据...

材料2013年11月9日,菲律宾遭遇有史以来最强的台风-----“海燕”。根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的通报,“海燕”重创菲律宾中部多个地区,全国受灾人口超过428万人。

    面对极端天气频发,有神论认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天意不可违”,人类只能祈求上帝的救赎。无神论则认为这不是天意,这是大自然自身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人类无能为力,只能“听天有命”。

判断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形态?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其观点10分

 

(1)有神论者认为极端天气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错误地理解了世界的本原,从总体上是错误的。 (2)无神论者认识到极端天气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属于唯物主义思想,但又认为人类无能为力,消极对待,因此又属于形而上学。其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上的两种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唯心物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考点: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描述问题的能力,一般学生难以回答全面。需要考生认真完整的进行描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查看答案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查看答案

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之一法新社文章称,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关注中国动荡的20世纪。他的作品带有政治意义,有着黑色、愤世嫉俗的幽默感。作品背景包括辛亥革命、抗日和中国内部的斗争等。莫言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是《红高粱》,讲述中国20世纪20~30年代东部乡下的故事。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这表明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2012年1O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奠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告诉我们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B.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C.意识在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D.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