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10分)

(2)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10分)

 

(20分) 答案要点: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3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4分)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3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4分)我国倡导的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理念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3分)有利于凝聚共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的方向确立理论分析点。设问的方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可以考虑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的知识。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就可以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也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明确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社会意识作用,可以首先据此回忆课本基础知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不用性质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不同;其次根据设问的方向可知属于原因意义类试题,可以围绕设问方向明确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对各国人民、对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都发挥积极作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甲市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17.4万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1.7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乙市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大数据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作用。(10分)

(2)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

 

查看答案

(10分)辨析题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应提高税率。

请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查看答案

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逆水行舟,一篱不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