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或措施,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下列表中,正确体现了经济生活中“双刃剑”现象的是
A.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多,必须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B.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但违背了公平原则
C.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入世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14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比去年又有新的增加,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下列对大学生提出的就业建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B.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等待国家安排
C.根据个人喜好、特长选择相关职业
D.坚持多种方式就业,选择体面职业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11月2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961 元。自我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路升高,这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有
①降低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②增加了进口技术设备的成本
③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会增多 ④增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分)新常态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山东省通过改变政府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化。山东调整干部考核体系,将以往最受重视的GDP增长指标在考核中的位置下降到第12位,不但出台了对七大行业过剩产能处置的计划,还实施22个制造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科学的考核政策,让山东经济发展更趋科学化。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2013年增加了1.5个和1.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业、旅游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实现了新突破。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材料二:2014年12月22日下午,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在济南召开。会议指出,民营企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确立与新常态相适应的发展策略与经营模式。
(2)运用“企业经营”的知识,分析民营企业如何才能抓住经济新常态的机遇,实现新飞跃。(8分)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我国前三季度各项经济数据情况统计表

小注: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7.4%;而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2.4%。个人所得税的增幅比全部税收、全国财政收入以及GDP的增长都快,个人所 得税增速不尽合理。
(1)请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解析图表(含小注)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材料二:2014年前三季度,山东省经济形势总体平稳,全省生产总值为42814.2亿元.增长8.7%,高于全国经济增速。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省委 和省政府正确认识发展大势,果断抢抓机遇,迅速调整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方向,围绕“两区一圈一带”规划,坚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削减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和规定,做好规划和服务,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等交给市场;打破行业垄断,放开市场准入,优化市场体制环境,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一视同仁,激发多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完善经济法规、规范市场秩序,改革财税、金融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际化大企业和人才的聚集等,为推动蓝黄“两区一圈一带”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是如何扮演好各自角色的?(8分)
(12分)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随之全面启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保护与开发的冲突,但首先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观点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