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宣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结构正式推出历史舞台,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此举破除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户籍壁垒,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我国城乡一体化在新时期取得了显著地成就,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但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之势、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城乡社保体系有待衔接等

材料二《意见》提出,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材料三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的改革在新的起点上步入了快车道。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权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12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6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8分

 

(1)(12分)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③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实现城乡一体的社保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6分) ①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使户籍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更好地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2分) 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分) ③各地要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居住证持有人也应当履行公民义务,体现了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其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2分) (3)(8分) ①党高度重视社会改革,体现了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 ②党领导人民进行各项改革,体现了党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③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体现了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2分) ④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点在于缩小城乡之间各方面的差距。由材料可知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之势、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城乡社保体系有待衔接等。要针对这些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的题目。注意要逐行逐句地阅读材料,提取关键、有效的信息,如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等。 (3)该题明确要求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因此,首先进行知识定位,显然这题考查的知识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其次,回忆出该知识内容: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后,思考材料是如何体现上述内容的,结合知识与材料作答。党高度重视社会改革,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了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体现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各项改革,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体现了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考点: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党的执政理念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等 点评:政治生活的主观题,必须要确定行为主体,不管题目如何千变万化,一定会归结到某个或某几个主体上,所以考生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找到那个行为主体,只要确定行为主体,那接下来按政治生活的答题套路回答就可以了。本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注意平时要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强化知识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消费也有所增长。

图表一2004---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图表二2000---2012年,全国城乡人均储蓄与人均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增幅大于100是正增长,小于100是负增长。

材料一2011年,绝大部分中心城市的人均文化消费出现高增长,带动全国及绝大部分省域城镇文化消费高增长。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全国乡村文化消费总量增长3.68%,仅为城镇总量增幅的18.33%

材料二针对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

201311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议,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435日,国务院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议制定《推动文化建设具体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批准《推动文化建设具体规划纲要草案》。

1根据上述图表一和图表二信息和材料一概括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11

2全国人大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是如何体现的?10

 

查看答案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伴随人们对世界的思考,贯彻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始终,下列行为中正确把握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是 

①依据物价上涨,2011年我国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②西班牙一研究机构最近研究出“高科技算命器”,其原理是通过检测DNA大概算出一个人的寿命

③有人断言2012年地球必将灭亡

④乌鸦报丧、喜鹊报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一些刑侦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先确定嫌疑人有罪,然后把嫌疑人作案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罪证构想出来,再去查找人证物证,这称为疑罪从有。以下与疑罪从有体现的哲学观点最一致的是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截止2014年10月15日,埃博拉病毒已经造成4447人死亡,死亡率高达70%。为应对这一全球性疾病的威胁,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多国政府在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同时派出医护人员赴西非参加疾病防控,控制埃博拉的蔓延。这说明当今世界( 

①一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

②疾病威胁已经成为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③应对共同威胁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联合国应该主导和支配当前国际局势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历史上,新兴大国与既有大国之间由竞争走向冲突甚至对抗,似乎成为一种难以摆脱的宿命。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明确提出,中美要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其依据是

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中国与美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④中国与美国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