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家风”是一...

(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家风”是一个很热的词语。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于2014年9月1日再次“开讲”,主题为“父母教会我”,这是首次引入“父母”的角色。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的榜样,他们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孝顺家长、文明礼貌、热爱生命、坚强勇敢……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倡导良好家风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二,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回答广大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9分)

(3)根据材料二,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答习近平主席为什么指出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7分)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良好的家风,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2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良好家风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良好习惯的培养。(2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良好的家风,能使孩子感受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受益终生。(2分)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2分) (只要回答其中三点就可以得6分) (2)①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投身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在实践中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主体作用,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3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继承优秀中华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3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学会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创作出人们需要的优秀的文艺作品。(3分) (评分说明:考生能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1分)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1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1分)是中华民族之魂。(1分)。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分)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2分)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注:在答全第①点基础上,第②点只要答对其中任意2个得分点即给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一问:良好的家风实际上强调了优秀文化影响的作用,倡导良好家风的必要性可从文化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的特点及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组织答案;第二问:广大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必须要进行文化创新,可从文化创新的途径入手来分析;第三问:应该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回答。 考点:文化的影响 文化创新的途径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得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查看答案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查看答案

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