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方面,有的人花10万元的天价买一盒月饼,有的人乱吃野生动物,也有的人宁肯一掷千金吃一顿饭,却舍不得花几十元钱订购一份报纸;另一方面,城市和农村也还有为数不少的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才能解决上述材料出现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8分)

 

(1)要提高消费水平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要提高总体社会消费水平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实现社会公平,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人们要树立正确、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坚持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坚持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消费,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提倡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才能解决上述材料出现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设问中没有设定主体,是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找主体,材料是关于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主体应该是政府和消费者个人;知识限定是经济生活知识,材料启示学生具体是消费相关知识;具体分析材料中列举的问题,不和谐“音符”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有些人的奢侈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忽略文化消费,另一个是消费水平差距大,有些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学生要根据材料中存在的这两方面问题以及设问要求,运用消费相关知识提出措施,组织答案。 考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日报》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指出,千方百计扩大最终消费需求,通过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继续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有效化解制约消费率提高的各种不利因素,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结合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谈淡为什么说消费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6分)

(2)结合实际,你认为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10分)

 

查看答案

近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民突然发现,一向作为炒菜配料的大葱突然价格高涨,一些市民反映花10元钱仅能买到两根大葱。不少网友调侃,经过了“蒜你狠”、“豆你玩”,现在农贸市场里又来了一位“向钱葱”。调查中发现,大葱价格暴涨背后存在山东等主产地减产、北方市场缺货,中间环节层层加价以及天气冷等多种原因。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运输成本的提高,打击了菜贩的积极性,使蔬菜供应进一步萎缩,这也是大葱价格提高的重要背景。而环境原因是货币增发导致货币相对普通商品贬值带来的物价普遍上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理论分析大葱价格暴涨的原因。 (6分)

(2)试分析如果持续出现“向钱葱”可能会给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哪些负面影响?(6分)

 

查看答案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继续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为明年的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可以预见,明年各地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领域会有更大的工作力度。这反映的哲理是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可以提高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空度》以黑白灰记录一条芦苇边的小船从早到晚的色调变化,塑造出充满东方禅意的“空度”状态,以唤人回归宁静本真。该书入选201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这表明了

①艺术生命在于创新                ②艺术之美在于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③艺术之本在于对世界的真实反映    ④艺术的价值在于对现实的批判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谚语云“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八角莲是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专家认为若把握不当,反而可能造成伤害。同时,八角莲因其很高的药用价值而被采挖过度,现被列为我国濒危保护植物。这说明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一切事物都相互联系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④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