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某学校论坛中流行着一句话“上学时,铃声是紧迫的;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真理是有条件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被不少经济管理者奉为圣经的名言是“思路决定出路”,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肯定了
①“思路”具有主观性和创造性 ②“思路”是现实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③“思路”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思路”能自觉选择和改变客观对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
A.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A.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真理作为意识具有不确定性
D.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