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北京榜样,平凡中的力量;北京榜样,就在我们身旁。”“北京榜样”是一项融广泛发动...

“北京榜样,平凡中的力量;北京榜样,就在我们身旁。”北京榜样”是一项融广泛发动、推荐选树、宣传报道、公益实践为一体的群众性综合大型主题活动。该活动自启动以来,在全市宣传树立了一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北京榜样”。“北京榜样”活动

弘扬传统道德,凸显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

加强公民教育,明确自省是促使道德提升的唯一方式

传播文明理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汇集榜样人物,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全市宣传树立一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北京榜样有利于发挥榜样的作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传播文明理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选D。①错误,我们弘扬的是传统美德,而不是传统道德;②错误,自省不是促进道德提升的唯一方式,还有教育等其他手段。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封家书,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日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消亡,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

A.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查看答案

(28分)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了“一带一路”路线图。同一天,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即俗称的一带一路规划,行动文件则是愿景中涉及的具体项目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行动与愿景已经正式发布,从4月13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将使一带一路规划与愿景在国内外进一步深入人心,影响将继续扩大,规划的实施也将更为顺利。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巨大,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将带来众多市场发展机会。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3)请回答“一带一路”的具体含义。并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两条主题鲜明的合理化建议,要求字数不超过15字。(6分)

 

查看答案

2015年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深化。

材料一2015年的“两会”之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突出了户籍制度的深化改革。有专家指出,这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动方向会给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机会,可能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动力。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所带来的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大型城市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有明显增加,对提高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道路、地铁、学校、医院等方面投资机会的增加,也会给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带来动力。

材料二2015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一是推行“一口受理”,不让地方、企业和群众摸不清门、跑断了腿;二是实行“限时办理”,防止审批事项久拖不决;三是严格“规范办理”,严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审批门槛;四是坚持“透明办理”,杜绝暗箱操作;五是推进“网上办理”,用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打造服务型政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对我国下一轮经济企稳回升的经济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12分)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改革,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大胆探索、敢于涉险;又要架起桥梁过河,明确分工、精心设计。材料体现了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各项改革中要注意协调配合

②改革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要全面推进,又要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

③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改革的目的就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④改革是充满挑战的事业,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国家教育部决定在2018年高考中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范畴。据此完成

1.针对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社会上有不少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样可以化解传统文化危机;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投入过多精力学习传统文化会影响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赞成者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反对者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

③传统文化能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的人格

④传统文化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针对国家教育部决定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社会上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他们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代表不同的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产生上述不同观点的原因是

①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        ②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④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