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少数民族等地区倾斜,实现教育公平。这是因为教育
A.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B.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D.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岭南画派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他们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和“摘水撞粉法”以求其真,融合中西绘画之长,创作出独具风格的崭新作品。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
①坚持博采众长,倡导抑旧扬新 ②摒弃传统,推陈出新
③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3年5月15日,杨振宁、莫言、范曾三位大师与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人民大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网海深几许,雷语无重数。网络不仅造就了“羡慕嫉妒恨”、“神马都是浮云”这样别具特色的网络热语,也使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遭遇尴尬和道德冲突。为此,我们应当
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鉴别能力
③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④将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人生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下列对“微公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公益”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B.“微公益”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C.“微公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微公益”是在践行文明风尚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