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地区利益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战略
①关注事物间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 ②证明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具客观性
③体现中国在区域发展的创新思维 ④表明发挥能动性就能建立新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商人带两袋大蒜到某地,当地人没见过大蒜,极为喜爱,于是赠商人两袋金子。另一商人听说,便带两袋大葱去,当地人觉得大葱更美味,金子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把两袋大蒜给了他。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
①乘势待时,把握事物发展状态 ②知难而进,顺应事物发展趋势
③敦本务实,要使主观符合客观 ④系统优化,把握整体部分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
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
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③大众传媒已不是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北京市某中学部分学生自愿组成“雷锋班”,用自己的善举帮助孤寡老人、服务社区,这一活动已坚持了十年,至今仍在该校传承。由这一活动可以推断出该校学生
①求同存异,促进文化在交流中创新
②注重践行,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
③不负使命,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与时俱进,立足丰富文化市场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

A.决定着中华文化发展方向 B.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C.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 D.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围绕“法治中国”的主题.某普通高中学校开展了“迈步法治路,实现中国梦”的系列探究实践活动。
活动一【“法治中国,勇于探索”】:同学收集整理了如下图表

(1)请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过程。(12分)
活动二【“法治中国,贵在实施”】:经过广泛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加快“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还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断推进全民守法进程。
(2)运用公民与政府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