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的现象。国家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但也要避免“资源诅咒”。要摆脱“资源诅咒”,应该( )
①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本全球化
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④弱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责和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宏观经济周期四个不同阶段的表现情况。通常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B阶段消费需求量下降,企业盈利降低
②B—C阶段失业率增大,适宜增加国家税收
③C—D阶段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量
④D—E阶段需扩大财政赤字,降低贷款利率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首批十一家中资民营企业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它们将通过合约,租用传统电信运营商(国内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网络线路及其他硬件资源,根据市场与用户需求,对电信服务进行深度加工,以自己的品牌提供服务。这说明( )
A.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已经建立
C.传统电信运营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市场通过经济手段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体系。它在生产经营、日常消费、商务活动等诸多领域源源不断地产生、积累、变化和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作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助于企业( )
①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
②了解市场信息→增加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把握市场动向→定位消费需求→实现适销对路
④制定营销战略→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生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根据辩证唯物论的有关方法论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12分)
材料二:2014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的道理。(12分)
(28分)“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日趋协调。
表:2010-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 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支出(亿元) |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平均支出(元/人) |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
2010 | 11052 | — | 546 | 6.1 |
2011 | 13457 | 129.55 | 633 | 6.2 |
2012 | 16000 | 155.21 | 1239 | 6.4 |
2013 | 21000 | 169.63 | 2830 | 6.6 |
注: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图:2010-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

材料: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正在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改变过去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单位提供基本文化公共服务,导致产品少、质量差的状况,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文化企业购买,政府角色转变为文化产品的规范者和监管者。文化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招标的方式,提供电影、培训、戏曲、科技图书等文化产品,激发文化企业活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提高了文化生产力。加强立法,建立权威、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法规体系,拟定购买服务目录,严格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严禁转包行为,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履职和监督的工作保障机制。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再生产”和“财政的作用”中的相关知识,阐述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9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9分)
(3)应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政府转变职能,引入市场机制购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和意义。(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