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总体来说,是礼治和法...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总体来说,是礼治和法治的结合,是礼法并治

    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能在舟”的治国之道,‘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进态度等等,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尊崇.

    在礼治之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由法制体系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例如监察制度,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详细严格规定。

    中国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当今社会治理为什么要“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乡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原因。10分

3公众信仰缺失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礼法协调是构建文化秩序的要求。请你就如何加强“礼治”写两条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4分

 

(1)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有利于繁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3分) ②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3分)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有利于构建文化秩序,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3分) ④文化影响人。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3分) (2)①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礼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既存在斗争性,又存在同一性,是对立统一关系。(2分) ②礼治和法治相互依赖、相互贯通。(2分)单纯的法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文化昌明开放有利于国家治理,文化精神衰退则国家治理相对颓废。因此,在国家治理中应当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2分)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分)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在礼治与法治的对立中把握统一,“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2分) (3)答案示例:法治与礼治结合,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传统礼治思想与时俱进。(其它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回答为什么要注重夯实传统文化的内蕴。首先,传统文化是文化的一种,所以首先要回答文化的作用,如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回答;同时还要回答传统文化本身的作用,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所以加强礼治必须要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知识,知识指向明确,即矛盾的基本属性,要求学生回答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乡徒祛不足以自行的原因。首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礼治和法治就是矛盾的两个反面,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单纯的法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文化昌明开放有利于国家治理。同时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处理好礼治和法治的关系有利于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3)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加强“礼治”写两条建议,知识不限,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考生要注意不要偏离材料主题,即要围绕礼治与法治的主题来写建议。本题难度不大, 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作用、矛盾基本属性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的消费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目前这一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童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要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家政消费六大领域的消费。模仿性排浪式消费,指消费没有创新,热点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内有一种消费为主导的这种方式就称为模仿性排浪式消费,如之前的汽车爆发式消费和家电下乡等都属于这类消费。

材料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作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牢牢把握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协商.从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到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从重要政策出台到重大工程在建,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到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调研考察、一场场富有成果的协商对话、一份份深思熟虑的提案建议、社情民意调查报告,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和显著作用.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模仿性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的主要原因以及企业应该如何适应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变化。1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党和政府决策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查看答案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③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是不可能的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树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一辆汽车,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种代步工具,或者是体现身份的手段,但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汽车是一个跑在路上的大终端,其买卖、使用、维护、增值服务都是一个大市场。材料说明(   )

①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总会做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物的价值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引领民族复兴的全新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

①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着决定作用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④坚持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材料表明(   )

①意识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②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来造福人类

③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促进实践的发展

④认识的目的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