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10分

2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理由。12分

3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为了更好地宣传宪法精神,请你写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1)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对传统“法治”思想要加以批判继承,并为传统“法治”思想注入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3分)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建设法治中国,要创新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在全社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2分)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建设法治中国,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让人民群众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3分) ④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以我为主建设法治中国。(2分) (2)①答案示例一: 该观点具有合理性。(1分)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一些古代法治思想对今天建设法治中国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5分)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古代法治思想中有精华和糟粕,我们在传承古代法治思想时要分清精华和糟粕,建设法治中国要发挥古代法治思想的精华,反对主观臆造联系,生搬硬套。(6分) ②答案示例二: 该观点具有片面性。(1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到古代法治思想中的精华对我国现在法治建设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古代法治思想中的糟粕对我国现在法治建设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3分)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古代法治思想顺应社会的变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建设法治中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还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立法、执法、学法等各个部分、要素综合起来,统筹考虑。(4分) (说明: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辨证分析,同样可以得对应的分数。) (3)答案示例: ①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②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③弘扬宪法精神,捍卫宪法尊严。④依法治国,依宪治国。⑤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答案必须围绕宣传宪法精神的主题,符合题目要求,每条2分,满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然后考生首先可以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对传统“法治”思想要加以批判继承,并为传统“法治”思想注入时代精神;其次考生可以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分析说明应该要创新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在全社会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再次可以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的角度进行说明;最后考生可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对“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属于辨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以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合理性;当然也可以从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客观性、系统优化法等角度分析说明其片面性,这两个角度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写两条公益广告词,比较开放,考生只要注意本题的设问中的“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要求即可。 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大众传媒的优点、文化创新、联系的观点、系统优化法、依法治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新常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多多,如有序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即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和“三个支撑带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组合

材料一2014年7月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多场座谈会,广泛征求市人大、政协、企业集团、专家学者的意见,逐步取得了共识,率先推出国企改革方案,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成为未来中国国企改革的领头羊。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金融中心江北嘴、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专家指出,如果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开拓外需、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次伟大尝试,那么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的启动,将成为带动沿岸经济、再造我国内需市场的关键布局。长江沿线九省二市占我国GDP半壁江山,是内需增长的最佳着力点。长江经济带也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南北遥相呼应,将构成中国未来数年最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启动,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将成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我国稳增长和调结构都具有战略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市民在国企改革中各自发挥怎样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什么能够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4分

 

查看答案

西部边远山区溜索改桥、国五油标、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居住证免费、治理农药兽药残留、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细节关注,是具有极高含金量的干货,是能够让老百姓产生民生“获得感”的大动作。这体现了  

①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体现了  

A.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B.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C.事物的联系都有“人化”的特点     D.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查看答案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一位禅师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这启示我们  

A.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

B.要善于避开无法解决的矛盾才能使我们顺利地实现目标

C.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和优势

D.要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查看答案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首次集中阐述“四个全面”宣示治国理政全新布局。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针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述材料说明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追求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进行量变积累的过程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