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10分

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12分

3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你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统古建筑。4分

 

(1)①传统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有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4分) ②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提高公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3分)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3分) ②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分) ③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与古为新,既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又要对其发展。(3分) ④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是对古建筑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3分)(3)①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保护传统古建筑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保护古建筑才能;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定保护古建筑的信念;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保护传统古建筑。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但不能超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可以从阐述传统建筑对于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因而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载体”,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可以展示民族文化的个性。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以从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否定的特征、辩证否定的实质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统古建筑,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在解答的过程中,考生要注意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只是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知识即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树立对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的正确观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求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中要付出个人的劳动和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求要以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条件进行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中要主动参与脚踏实地。 考点: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继承与发展、辩证的否定观、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材料一中国梦,创新梦。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材料二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12分

 

查看答案

从农业免税到个税调整,从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基本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从最低的工资标准的持续提升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加快建设等,收入分配改革已在路上。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发展是同步的

④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四句名言分别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

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

你把周围的人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失败

语言是美丽的花朵,行动才能真正结果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目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中央决定在东、中、西部选择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个省市先行试点,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积累经验。我国司法体制改革(   )

①揭示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遵循了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③体现了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特点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当今世界出现的问题、危机和挑战固然与全人类人口过多且增长较快、各种利益矛盾趋于尖锐、人们相互间信任严重不足等因素有关,但从根本上说与人类思想的混乱即价值观多元化有关,而人类思想混乱关键在于哲学思想的滞后。这一现状告诉我们(   )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的思维

②任何时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